top of page
中華文化Leaflet 副本 (1).png

​蹴鞠

草搞紙 (9)_edited.png

​運動

介紹

草搞紙_edited.png

相傳最早是中國的黃帝為了訓練士兵而發明,本為軍訓之用,

進而演變為遊戲,其後以不同形式留傳於中國。

戰國時期屬民間流行的娛樂活動,到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,

到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,自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。

場地要求

Sport Impact Poster 3 副本 (1)_edited.png
  • 禮堂

  • 活動室​

  • 室內體育館

  • 戶外籃球場

  • 有蓋操場

學習成果

Sport Impact Poster 3 副本 (2)_edited.png
  • 認識蹴踘玩法和規則

  • 學習傳球,踢球,控球技巧

  • 增強手腳協調

中華文化Leaflet 副本 (1).png

​小學生

適合對象

草搞紙 (1)_edited.png
草搞紙 (1)_edited.png
草搞紙 (2)_edited.png

​中學生

草搞紙 (3)_edited.png

​成人

​SEN學生

蹴鞠介紹

蹴鞠是一種以腳擊球為核心的運動,歷史悠久且充滿中國古代文化的智慧與傳承。相傳,蹴鞠最早由中國的黃帝為了訓練士兵而發明,其功能原為軍事訓練,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娛樂性的遊戲與競技活動。蹴鞠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,並在之後的歷代王朝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普及。 蹴鞠的起源與早期記載 大部分學者認為,蹴鞠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戰國時代的齊國(現今山東臨淄)。根據古籍《戰國策》的記載,蹴鞠在當時已經是一項深受齊國百姓喜愛的活動。《戰國策·齊策》中描述:「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山東臨淄甚富而實,其民無不吹竽、鼓瑟、擊築、彈琴、鬥雞、走犬、六博、蹋鞠者……」這說明蹴鞠作為一種休閒娛樂,已深入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。 蹴鞠在齊國的廣泛流行與當時的軍事需要密切相關。戰國時期,各國兼併劇烈,城市居民也可能隨時應徵從軍。蹴鞠作為一項可以增強體能、訓練身體靈活性與協調性的活動,受到了齊國統治者的大力提倡。因此,蹴鞠在齊國迅速發展,並成為軍事訓練與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 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中也印證了蹴鞠運動在齊國的盛行:「臨淄城有七萬戶,人民富庶殷實,其民無不以『吹竽鼓瑟,彈琴擊築,鬥雞走狗,六博蹋鞠』為樂。」這些記載清楚地表明,蹴鞠不僅是軍事訓練的一部分,更成為當地居民休閒娛樂的重要選擇。 漢代蹴鞠的進一步發展 進入漢代後,蹴鞠運動的功能與地位進一步提升,成為軍中將士的重要活動之一。漢代名將衛青與霍去病在率軍駐守邊疆時,便經常利用閒暇時間進行蹴鞠運動,以鍛煉身體並提高士氣。這說明蹴鞠在漢代仍然與軍事有著緊密的聯繫,同時也開始具備更廣泛的娛樂功能。 漢代的蹴鞠逐漸從軍中傳播到民間,成為不同階層人群共同參與的運動。這種由軍事訓練轉向娛樂的變化,不僅體現了蹴鞠運動的普及性,也反映了它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多功能性。 蹴鞠在東亞的傳播 除了在中國的發展,蹴鞠運動還影響了朝鮮、日本和越南等東亞國家。這些國家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,將蹴鞠引入本土,並根據自身的文化特點進行本土化發展。例如,在日本的蹴鞠(稱為「蹴鞠」或「けまり」),更多地注重禮儀與表演性,成為貴族社會的一項優雅運動。這種跨文化的傳播,進一步說明了蹴鞠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的普適性與魅力。

bottom of page